近年來,隨著國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智慧路燈的應用領域不斷得到延展,已實現了從道路照明功能型產品向民生建設全能型產品的轉變(2020年全國智慧路燈十大惠民科技回顧),引領著科技變革的時代潮流。
2021年,智慧路燈在原有多功能的基礎上,拓展出了更多的應用技術亮點,耀出了更多民生“幸福之光”。
時至歲末,中國照明在此通過對2021年國內十大智慧路燈亮點科技的盤點,展現該照明跨界產品的劃時代魅力。
一、能“看”能“說”會“思考”
今年11月,武漢對江漢區振興二路的路燈進行智慧化改造。
改造后的路燈整合了通信基站、道路照明、氣象監測、信息發布、充電樁等多個功能,可采集空氣溫度、濕度、PM2.5數值。其中,槍球一體機攝像頭具備場景分析能力,能及時‘看’到并通過語音提示告知停車不規范、沙井蓋缺失與移位、道路積水等行為和現象。
在照明功能上,新改造的路燈裝有環境監測有光照傳感器,并通過槍球一體機能分析人車流量。晚上10點以后,一個小時里車流量不到100,路燈就會自動調光,把照度降到50%,極大地降低了能耗。
二、多功能屏顯
今年3月,全國首個高清大屏籃球場智慧路燈在江蘇揚州江都區投入運營。
路燈燈桿上搭載顯示屏不僅可以播放和發布政策動向、商業廣告等普通素材,還可以通過有信發模塊,顯示傳感器實時監測的PM2.5、噪聲、溫度等數據,為市民提供實時的環境信息。
該燈桿顯示屏同時支持遙控器、Swaiot PANEL、小程序等遙控軟硬件設備,為城市管理員提供多樣化的操作手段,實現對廣場舞視頻資源播放、控制以及對籃球記分顯示的便捷操作,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的日常戶外活動體驗。
三、泊車、充電一體化
今年7月,廣州越秀區較場東路與較場西路的智慧燈桿項目正式投入使用,打造了廣州全市第一條具有智慧泊車、智慧充電等便民功能于一體的創新示范路。
該項目發揮智慧燈桿與快速充電應用的技術優勢,運用自主創新快充技術和設備賦能路側充電泊位,將大功率直流充電樁與燈桿進行融合,建成了與智慧燈桿整合的具有自助服務、快速充電、自動計費、即來即充的直流充電樁,為新能源汽車停車與充電難題的一鍵解決提供了一條可行的捷徑。
四、無人機巡檢
今年7月,浙江溫州樂清柳白新區新通車的電器城大道上,262套搭載了無人機巡檢功能的智慧路燈全部亮相。自此,全國首條在智慧路燈項目建設中搭載無人機巡檢的道路正式誕生。
電器城大道的智慧中桿燈上安裝了無人機的小型機場,承擔無人機自動巡檢系統的起降平臺功能。通過對無人機軌跡的預設,無人機在后期的運維工作當中可以承擔很大一部分包括定時巡檢和突發事件巡檢的巡檢任務。
其中,定時巡檢在亮燈后進行,派出無人機的負責巡檢整條道路上的亮燈率。如果出現了緊急狀況,無人機會第一時間飛到現場查看情況,或者由攝像頭去抓拍現場情況后,反饋到監控中心,從而實現道路信息的精準、快速采集,消除城市管理漏洞。
五、激光投影
今年4月,集無線WiFi、激光投影、音樂播放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路燈在湖北恩施巴東縣野三關滬蓉大道“上崗”。
通過總控中心智慧云控平臺管控,該道路上的智慧路燈不僅可以實現亮度自適應調節、故障監測報警、遠程監控、數據采集等功能,還可以進行10分鐘左右的節假日燈光秀表演,并配以音樂的伴奏,用智能化的聲與光勾勒出城市夜間的“動感時刻”,為市民和游客的夜游帶來科技感十足的視聽體驗。
六、電能“發、儲、用”三位一體
今年9月,23桿搭載著超薄柔性太陽能電池的綠色智慧一體化庭院燈亮相杭州河坊街,以發”、“儲”、“用”三位一體的電能生成、轉化與利用模式實現光伏供電和市電的無縫銜接和實時切換。
該燈具依托超薄柔性銅銦鎵硒(CIGS)太陽能一體化集成技術,以綠色能源為基礎,形成獨立低壓直流自發電系統,為燈具及其搭載的智能設備提供有效供電,探索打造面向5G時代的集合綠色、智慧、安全、應急的智慧路燈應用形式,為城市新能源和新基建應用提供全新有效方案。
此外,該燈具還引入碳中和管理平臺,可實現實時監控路燈在線率、亮燈率、設備狀態、維護狀態、發電量數據、能源總覽情況以及環境概況。通過平臺的監測、控制、分析、決策及評價,市政部門實現對能源使用的智慧管理,保障合理和智慧用能,能打造多個綠色造能、智慧用能的能源變革創新方案。同時,該燈具通過直流微網安全系統設計,形成獨立低壓直流自發電系統,無觸電隱患,保障公共安全。
七、實時導航
今年3月,杭州市拱墅區城管局在多個河道邊安裝了多功能智慧路燈(桿),以解決市民散步時可能出現迷路的問題。
這些新安裝的路燈(桿)除了基本的LED照明、監控、廣播等功能外,還通過桿體上裝有高德地圖并連接了WiFi的顯示屏,為不熟悉河道環境的市民和游客提供導航服務。市民和游客只需點擊屏幕上的導航功能,即可看到周邊地鐵站、公交站、小超市等目的地的實時位置、景點、古跡更有文字詳細介紹,讓初來杭州的游客可以作出更合理的出游選擇。
八、五基色全光譜調色溫
今年6月,重慶渝中區嘉濱路、牛滴路—洪崖洞全線8公里路段道路照明改造完成,680盞高壓鈉燈光源路燈“搖身一變”成為五基色多色溫全光譜LED光源智慧路燈。
改造而成的智慧路燈搭載“智慧城市”城市照明夜景燈飾聯動三級共享管理平臺,實現單燈感知,并根據環境溫度、濕度、PM2.5濃度等變化,智能調變燈具色溫、亮度,將燈光調整至最舒適色溫色彩照明值(春秋季采用暖白光照明,盛夏季節采用“陰涼天”白光照明,嚴冬季節采用晴天“太陽光”照明;在雨、霧、霾、雪、沙塵、冰凍等惡劣氣象環境下,采用“晴天”金黃光安全照明),顯色指數高,極大提升了道路照明品質。
該道路照明改造的智慧路燈作為重慶發明‘中國創造’世界首創的科技創新成果,憑借著舒適性極高的光照品質,保護了司乘人員的視覺健康,提升了道路車輛通行的安全性。
九、主動學習與自動迭代
今年7月,江蘇南通首組5G+智慧路燈在南通大學正式點亮。
該產智慧路燈除了備智能照明、人臉識別、一鍵報警、無線充電、氣象檢測、信息交互和廣播發布等多種功能外,還通過其內置的智能系統,借助邊緣計算和AI技術,實現主動學習、自動迭代功能。
該科技創新成果的出爐,標志著當地照明領域ALL IN自主創新方面的技術突破,助推南通乃至全國推進校園信息化建設、智慧照明與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十、風光互補供能
今年7月,江蘇蘇州姑蘇區虞城±800千伏換流站主控樓主體結構順利封頂。值得關注的是,進站路口的風光互補型智慧路燈成為了該站場的“節能先鋒”。
該類型智慧路燈具有雙向電力傳輸的功能,結合太陽能、風能及電網,形成配電級的分散型電源架構,能持續為光源供電,從而減少電網能耗,為換流站的戶外照明提供可靠的清潔能源,助力其實現電網向能源互聯網、業務向用能服務的轉型,為全國乃至全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達成作出貢獻。
從2021年層出不窮的智慧路燈科技功能來看,民生依然是該照明跨界維持其創新動力的主流方向,而市政管理、效能節約、娛樂藝術等則逐漸成為了智慧路燈延伸其功能應用端的新方向。
展望即將到來的2022年,節能減排大趨勢下的智慧路燈帶來的科技精彩值得全國照明業界的熱切期待。
相關閱讀